第四週
馬可福音9:33-37
他們來到迦百農,耶穌在屋裡問門徒說:「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?」門徒不作聲,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。耶穌坐下,叫十二個門徒來,說:「若有人願意做首先的,他必做眾人末後的,做眾人的用人。」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,叫他站在門徒中間,又抱起他來,對他們說:「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,就是接待我;凡接待我的,不是接待我,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。」
第四週
第四天
他們來到迦百農,耶穌在屋裡問門徒說:「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?」門徒不作聲,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。耶穌坐下,叫十二個門徒來,說:「若有人願意做首先的,他必做眾人末後的,做眾人的用人。」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,叫他站在門徒中間,又抱起他來,對他們說:「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,就是接待我;凡接待我的,不是接待我,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。」
耶穌和門徒回到迦百農的居所,耶稣問門徒說∶「你們在路上爭論些甚麽?」門徒們一聲不響,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(33-34節)。門徒缄默不言,無疑是因為他們心知剛才在路上辯論着「誰最大」的議題,不能讓主知道,或許他們也覺尷尬,只好不作聲,沉默以對。
接著,耶稣坐下,叫十二個門徒到他面前,向他們解釋「為大」的屬靈原則。主對他們說:「誰要居首位,誰就得跟在大眾後面,作大眾的僕人」(35節;中譯本)。於是,他找來一個小孩,站在門徒中間;抱起他說:「有人為我的緣故接待這樣小的一個門徒,就等於接待我;凡接待我的,不單是接待我,也等於接待了那差我來的父」(37節;當代)。
事實上,喜歡為大、為首是人的傾向。顯然,門徒心內的大與小與主耶穌所認為的大與小不同。門徒的觀念正像我們的觀念一樣,以為職位、權力大的就是大。主耶穌卻明明指出在神家裏論說大小的新標準,並不是在於權位如何;乃是在於我們是否比眾人更謙卑?是否喜歡服侍人?是否不輕看任何一個小人物?是否為主名的緣故而去服侍?
不單門徒,我們作信徒的也要知道,在教會中,惟有願意謙卑自己服侍人的,才是真正的領袖。耶穌把小孩領過來,站在門徒中間,又抱起他,是要表明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一樣的,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。謙卑不僅是基督徒事奉的根本態度,也是進天國的基本法則(參 可10:15)。原來,主所要求的與我們現時的價值觀完全相反。因為在神國度的屬靈原則是:「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;自卑的,必升為高」(路18:14);就好像主耶穌自甘卑微,順服至死,而且死在十字架上。所以,神就將祂升為至高(參 腓2:8-9)。我們能否學效主謙卑作僕人的態度去服侍人?
主更指出,凡為著榮耀主名或因著主的緣故,去關心、接納、服侍和幫助軟弱及有需要的人,這種接待,就如同接待主(參 可9:36-37;太10:42;25:40)。我們要緊記:謙卑作僕人,不是天生的美德,而是要操練得來的。讓我們學效主謙卑的服侍,因為衪來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侍,乃是要服侍人(參 可10:45)。
我存著怎樣的心態去服侍?在家庭、工作或教會事奉中,我傾向講求權位、吩咐別人去作事,還是我也樂意去幫助、分擔別人的事?本週,當我接觸社會上基層服務的人士,如收款員、酒樓食肆的侍應等,用愛心對他們禮貌一點或讚賞一下,這會給別人和自己一些甚麽的感受?
主啊,幫助我不自大、不自高;學效主謙卑的服侍,願意作眾人的僕人。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