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,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來見耶穌,求耶穌答允他們一個特別的請求:就是當主坐在榮耀寶座上的時候,讓他們分別坐在耶穌的左右兩邊(35-36節)。這兩兄弟求主的左右座位,意思是想在耶穌建立彌賽亞的國度裏,得著僅次於主的地位。耶穌說:「你們不知道你們求的是甚麼,我喝的杯,你們能喝嗎?我受的洗,你們能受嗎?」(38節;新譯本)他們毫不考慮就回答說:「我們能!」
耶穌說:「我要喝的杯,你們固然要喝;我要受的洗,你們固然要受;但是誰可以坐在我的左右,卻不是我能決定的,這些坐位,上帝為誰預備,就賜給誰」(39-40節;中譯本)。其餘十個門徒聽見這事,就對兩人非常不滿。因此,耶穌叫他們過來,教訓他們說:
「你們知道各國都有被尊為元首的統治他們,也有官長管轄他們,但你們中間卻不要這樣;誰想在你們中間為大的,就要作你們的僕役;誰想在你們中間為首的,就要作大家的奴僕。因為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而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,作許多人的贖價」(42-45節;新譯本)。
當雅各和約翰請求坐在主的左右,要耶穌將顯要的地位賜給他們時;這種私慾的祈求,被主稱為「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?」由此可知,他們仍在追求屬世的名譽、地位,完全沒有理解到作主門徒應付上的代價。我們不要只顧怪責雅各和約翰虛榮心重,你我的虛榮心絕不在他們之下。虛榮心並不限於貪圖世上的名利和富貴,基督徒的虛榮心可能以另一種方式出現,例如爭奪或追求教會事奉的名聲和地位,就如十二個門徒沒有一個例外,彼此爭論誰為大(參 可9:34),互不相讓,竟至嫉妒、惱怒、生氣和不滿一樣。
世人喜歡處於高位,操權管治、支配人,但主卻吩咐跟隨祂的人不要這樣做。主耶穌並非要我們不尊重世上的權柄,而是要屬神兒女對屬靈的權柄有不同的看法。主指出跟從祂的人在服侍的態度上,要持甘心作僕人的心態(43節)。在神的事工上,信徒服侍的原則與世界的方法完全不同。在教會中為大,並不是要掌權管束人(42節),乃是要甘心服侍人(44節);就如主自己到世上來服侍,捨己犧牲的態度一樣(45節)。原來,在天國裏的大和小,不是按照地位,而是根據「服侍」的態度如何;在天國裏的首與末,不是根據身份,而是基於你我謙卑的品德—是否願意作眾人的僕人?原來,在神國度中服侍人的為大,肯犧牲的才受到尊重,跟屬世的標準迥然不同。